查一下吧,你 Clarivate 个人记录里有很多你未曾用过的“发表用名”


Clarivate Web of Science 提供了研究人员档案,以记录他们的学术活动,包括出版物、编辑贡献和参与的同行评议。然而,5GH 团队最近发现,在某些档案中“发表用名”(Published Names)的记录广泛存在问题。

以北京大学某职员(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: KEH-5204-2024)[1] 的档案为例。它记录了数十个的发表用名,例如“Jiang, Jianping”、“Wu, Rongling”、“Wu, Tangchun”等。这些姓名中的大多数与该研究人员无关,5GH 团队认为这些姓名来自其他人,而不是该研究人员。因此,这些姓名的学术活动记录被错误地分配到上述的档案中。

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错误是由 Clarivate 系统自动将记录添加到档案中造成的,还是由研究人员手动添加记录造成的。5GH 团队正在等待 Clarivate 的回复。

事实上,这个问题很普遍。5GH 团队检查了隶属于北京大学的发表记录(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和预印本)最多的 20 名研究人员的个人资料,发现 14 个研究人员资料存在上述的“发表用名”问题。中山大学(20/20)、复旦大学(17/20)和西安交通大学(11/20)发表数量前 20 的研究人员中也有相似的比例遭遇“发表用名”问题困扰。

5GH 团队还注意到,出版记录高的研究人员更容易受到“发表用名”问题的困扰。然而,这不是一项横断面研究,5GH 团队尚无法判断“发表用名”问题的普遍程度。

这些案例表明,Clarivate 个人资料作为判断研究人员学术成果的指标并不可靠。



Reference

[1] webofscience.com/wos/author/record/55481551 (accessed on 2024-09-24)






Author: WU Guangheng

Founder and Chair of the 5GH Foundation

E-Mail: wu@5gh.org.cn

Document ID: 5GH-WuGH-20240924.001

Publication Date: 2024.09.24

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C BY-NC-ND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

特刊 1/3 文章来自中国农科院资划所

这引起了一些担忧:辛晓平组织这期特刊是否是为了“帮助”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的人员发表论文?当然,也可能有另外的解释:辛晓平没有招募到足够的文章,所以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的朋友给以了她“帮助”?或者是其他我们尚未得知的信息。但学术社区希望知道答案。


南方医科大学利用 ChatGPT 生成高仿实验图片,几乎能以假乱真

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,它为学术不端者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,引起了日益增长的关注。虽然说,技术本无罪,对错都在于使用它的人。但是,面对着新的挑战,我们全球学术社区是否做好了应对的准备?


寻求和饶毅老师对话:打击学术不端,首都医科大学是否愿意先行一步?

近日,饶毅老师在其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指出了我国监管当局在打击学术不端制度建设上的缺乏作为,以及各研究机构对自身问题的纵容。5GH 团队对此深以为然。在推动顶端制度建设困难重重的当前,我们确实需要致力于学术环境治理的研究机构通过自身的改革,自下而上的开辟一片新的天地。那么,首都医科大学是否愿意先行一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