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院主管期刊,编辑涉嫌批量生产论文,为什么不预警?
近日,5GH 团队发现,Non-coding RNA Research(中国科学院主管,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,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出版运营)的一位编辑在该期刊(Non-coding RNA Research)发表论文的记录出现异常。
Non-coding RNA Research 创刊于 2016 年。一名名字为 Ozal Beylerli 的俄罗斯籍作者自 2021 年至今,共在该期刊发表论文 30 篇(数据来源 Google Scholar)。除了长时间,高发表量等特征外,Beylerli 还在多个时间段密集投稿论文,包括:2021 年 9 月 9 日同时投稿 2 篇论文,2022 年 10 月 13-14 日集中投稿 3 篇论文,2023 年 1 月 14-20 日高密度投稿 6 篇论文,以及 2023 年 11月 23-26 日集中投稿 3 篇论文。这些特征都显示,Beylerli 及其共同作者批量生产论文。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论文是由作者自行撰写,还是通过论文工厂代工。
Beylerli 在投稿时分别使用了 4 个作者单位,分别为: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(Рeoples’ Friendship University of Russia),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(Bashkir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),联邦神经外科中心(Federal Center of Neurosurgery),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(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)。目前尚不知道 Beylerli 频繁更换作者单位是否为了躲避期刊以及第三方机构的检测;但通过其在论文中标记的邮箱,以及对文章共同作者的分析,5GH 团队以及我们的伙伴确信,这些 Beylerli 都属于同一个人。
根据期刊官网资料显示,Beylerli 是 Non-coding RNA Research 编辑团队成员之一。换句话说,Beylerli 在自己任职的期刊中发表批量生产的论文,却没有被期刊检测和处理。目前尚不清楚期刊未能检测到这些异常,还是为 Beylerli 的论文发表主动提供了方便。5GH 团队的进一步检测发现,其中两篇文章中的共同作者包括了期刊的主编 Aamir Ahmad。
涉事的 30 篇文章中除了包含多名俄罗斯籍作者外,也包含了来自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多名中国籍作者,显示该校人员广泛参与其中的学术不端事件。
5GH 团队还发现,Non-coding RNA Research 其他编辑成员的多篇文章 [1-2] 可能存在不规范的同行评议过程。文章从投稿,同行评议,修改,接受,到发表,全程事件不足 10 天。这样短的时间没法满足正常的同行评议。
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期刊直接参与了学术不端行为,但最起码我们可以认定,期刊的重大管理缺陷正在被学术不端行为人所利用,而且,这些学术不端的行为人来自期刊编辑团队的内部。
Non-coding RNA Research 并不在中科院最近版本以及过完版本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,而且资料显示,Non-coding RNA Research 被中科院划分为“二区期刊”。但基于上述的一系列异常发表记录,5GH 团队和我们的伙伴认为,期刊所发表的论文的质量可能没法得到保证。我们呼吁各方谨慎对待该期刊发表的论文。
Reference